【三高】是什么?是哪三高?了解三高定义,检查与控制方法

以下内容经圣保禄医院体检中心主管刘惠凌医生审阅

 

「三高」是现代都市人常见的健康问题,与多种慢性疾病息息相关。本文将全面解构三高的定义、成因、病征、检查及改善方法,让您及早预防、有效控制。

 

 

三高是什么?是哪三高?

三高顾名思义,指的是三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:高血压、高血糖和高血脂。这三者常伴随出现,并互为影响,长期下来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。了解它们的具体定义,是管理健康的开始。

 

血压(高血压)

高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长期高于正常范围。高血压初期多无明显症状,但会慢慢损害心脏、脑部、肾脏等重要器官。根据香港卫生署及国际最新指引,一般而言,理想的血压应低于 120/80 mmHg,成年人若在不同时间测量到的收缩压持续 ≥ 140 mmHg 或舒张压持续 ≥ 90 mmHg,便可诊断为高血压。而当收缩压介于120至139毫米水银柱,或舒张压介于80至89毫米水银柱时,就属于前期高血压1。由于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因此常被称为「隐形杀手」。

 

血糖(高血糖)

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,常见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。根据香港糖尿病学会的建议,空腹血糖 ≥ 7.0 mmol/L 或随机血糖/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后2小时血糖 ≥ 11.1 mmol/L,或 糖化血色素(HbA1c)≥ 6.5%,就有可能患有糖尿病2。若空腹血糖介乎 6.1 至 6.9 mmol/L,则属于糖尿病前期2

 

血脂(高血脂)

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(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)水平过高。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和合成荷尔蒙的重要物质,但过多会积聚在血管壁。一般建议的血脂健康标准为:总胆固醇 < 5.2 mmol/L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< 2.6 mmol/L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 ≥ 1.0 mmol/L、女性 ≥ 1.3 mmol/L,以及三酸甘油酯 < 1.7 mmol/L2。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症状,同样需要透过血液检查来发现。



三高的病征

 

三高问题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病征,因此许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,例如中风、心脏病发、肾衰竭或视力受损时,才发现自己患有三高。虽然初期难以察觉,但若身体发出以下警讯,您就需要提高警惕并寻求医生协助:

  • 高血压:大多数情况并无症状。少数人可能出现头痛(尤其在后脑勺)、头晕、颈部僵硬、心悸、疲倦或耳鸣。
  • 高血糖: 早期症状包括口渴、多尿、多食、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、容易疲倦、视力模糊、皮肤搔痒或伤口愈合缓慢。
  • 高血脂: 通常亦无症状。有极少数严重患者可能在皮肤下或眼睑出现黄色脂肪瘤(胆固醇沉积)。

 

由于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,甚至完全没有出现,因此,定期的身体检查是判断和管理三高的最重要方式。

 

 

为什么会有三高的问题?

 

三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包括生活习惯、饮食和遗传等。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三高。

  • 不良饮食习惯:高盐、高糖、高脂肪的饮食是三高的重要原因。摄取过多高盐食物容易导致高血压;而摄入过量高糖份食物和精致淀粉则会增加胰脏的负担,最终引发高血糖。此外,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便会直接导致高血脂。
  • 缺乏运动:身体活动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率,增加肥胖和胰岛素阻抗的风险,进而提升三高的发病率。
  • 肥胖: 特别是中央肥胖(腹部肥胖),与胰岛素阻抗、高血压和高血脂有密切关联。脂肪组织会释放多种炎性因子,影响血压、血糖和血脂的调节。
  • 吸烟和饮酒: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,增加动脉硬化风险;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和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。
  • 遗传因素: 如果家族中有三高病史,那么您患上三高的风险也会相对较高。遗传基因会影响身体对盐分、糖分和脂肪的代谢能力。
  • 年龄增长:随着年龄增长,血管会逐渐老化,胰岛素功能可能下降,新陈代谢也会减慢,这些都增加了三高的风险。
  • 长期压力: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体内荷尔蒙变化,进而影响血压、血糖和血脂的稳定性。

 

 

哪些人属于「三高」的高风险人士?

 

三高可能影响任何人,但在某些特定群组内会有更高的患病的风险:

  • 肥胖或体重过重人士: 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的人士,容易出现胰岛素阻抗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。
  • 缺乏运动人士: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身体新陈代谢,增加患病风险。
  • 家族有三高病史人士: 遗传因素在三高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  • 长期吸烟或过量饮酒人士: 这些不良习惯会直接损害心血管健康。
  • 饮食不均衡人士: 摄取过多高盐、高糖、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士。
  • 年龄较大人士: 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机能逐渐退化,血管弹性降低,患三高风险增加。
  • 长期精神压力大人士: 压力会影响内分泌系统,导致血压、血糖和血脂波动。
  • 其他相关疾病患者: 例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、多囊性卵巢综合症等人士。

 

如果您发现自己属于高风险群组体,请务必积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,并与医生讨论,制定合适的预防和监测计划。

 

 

三高会引起哪些健康问题或并发症?

 

三高之所以被称为「隐形杀手」,正是因为它们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,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广泛而严重的损害,导致一系列威胁性命的并发症。

 

高血压的影响

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血管长时间承受过高的压力,导致血管壁变厚、变硬,也就是动脉硬化,使血管失去弹性。这种情况会显著增加中风、心脏病(如心脏衰竭或心肌梗塞)和肾衰竭的风险。此外,高血压也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,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失明。

 

高血糖的风险

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血管和神经造成损害,导致罹患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大增,例如可能引发肾病、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,以及神经病变。此外,高血糖也会加速动脉硬化,显著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的风险。

 

高血脂的危害

高血脂,特别是高浓度的「坏胆固醇」(LDL-C)和三酸甘油酯,会导致脂肪在血管壁内逐渐积聚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这些斑块会使血管变窄,阻碍正常的血液流动,进而大大增加患上冠心病、周边血管疾病等的机率。最严重是这些斑块可能破裂,引发血栓,最终导致心肌梗塞或中风。

 

 

如何判断 / 检验是否有三高?

 

由于三高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最有效且准确的判断方式就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。以下是针对三高主要的检验方法:

 

高血压

要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,最主要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测量手臂的血压。为了获得准确的数值,建议定期在家中或每次看医生时进行测量,并且在不同时间点多次测量以取得平均值。一般来说,成年人若在不同时间测量到的收缩压持续 ≥ 140 mmHg 或舒张压持续 ≥ 90 mmHg,便可诊断为高血压。而当收缩压介于120至139毫米水银柱,或舒张压介于80至89毫米水银柱时,就属于前期高血压1。然而,这只是一个参考标准,最终的诊断仍需由医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。

 

高血糖

检验高血糖通常会进行多项血液检测。先为空腹血糖测试,需禁食至少8小时后抽血检测,若数值达到或超过 7.0 mmol/L,便可诊断为糖尿病;而介乎于 5.6 至 6.9 mmol/L 则属于糖尿病前期2。另一种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测试(OGTT),在空腹测量后喝下葡萄糖水,2小时后再抽血,若数值达到或超过 11.1 mmol/L 亦可诊断为糖尿病2。此外,糖化血色素(HbA1c)测试可以反映过去2至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,无需空腹,若数值达到或超过 6.5% 则代表患有糖尿病。最后,若在任何时间测量的随机血糖值达到或超过 11.1 mmol/L,并伴随相关症状,医生也可以据此作出诊断。

 

高血脂

要检测高血脂,需要进行血脂检测,这项抽血检查通常要求空腹9至12小时。这项测试会分析血液中的多个指标,以判断血脂水平是否健康。理想的数值包括:总胆固醇应低于 5.2 mmol/L3;被称为「坏胆固醇」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值应低于 2.6 mmol/L;而被称为「好胆固醇」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,男性理想值应高于或等于 1.0 mmol/L,女性则应高于或等于 1.3 mmol/L;最后,三酸甘油酯的理想值应低于 1.7 mmol/L3

 

 

如何改善三高?哪些饮食需要注意?

 

改善三高问题,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外,更重要的是从生活方式和三高饮食着手。这些改变不但能帮助控制现有数值,更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。

 

( 按图放大 ) 

 

1.健康饮食习惯(三高饮食)

要控制三高,最关键的就是调整饮食习惯。患者应多吃蔬果、全谷类和瘦肉,确保饮食均衡。同时,要严格控制盐分,少吃加工食品和外卖,以免血压升高;并减少含糖饮料和甜点,因为过多糖分会影响血糖和血脂。在脂肪的摄入上,尽量避开肥肉和油炸食物,多吃鱼类、牛油果和坚果等含有健康脂肪的食物。另外,蛋黄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,也应适量摄取。最后,建议多用蒸、煮、焗等低油的烹调方式,从源头减少油脂。

 

圣保禄医院营养部的专业注册营养师提供个别营养咨询及饮食指导,助您制定个人化的饮食餐单,有效管理三高问题,为您的健康踏出重要一步!欢迎预约查询

 

2.规律运动

要改善三高,就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。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),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,并配合每周2次或以上的肌肉强化训练。这些运动能有效降低血压,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稳定血糖,同时降低三酸甘油酯并提升「好胆固醇」,对体重管理也有显著帮助。

 

3.维持健康体重

肥胖是三高的主要风险因素。即使只是减掉体重5%-10%,也能显著改善血压、血糖和血脂水平。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规律运动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。

 

4.戒烟限酒

戒烟和限制酒精摄也是同样重要。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是巨大的,因此戒烟被视为改善三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。而过量饮酒则会升高血压和三酸甘油酯,对身体造成负担。一般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份,女性则不超过一份。

 

5.管理压力

长期压力会影响荷尔蒙水平,导致血压和血糖波动。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,如运动、冥想、瑜伽、深呼吸、培养兴趣爱好或与亲友倾诉等都可以有取减压。

 

6.充足睡眠

睡眠不足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食欲调节荷尔蒙,增加三高风险。因此,每晚保证有7-9小时的优质睡眠非常重要。

 

7.定期检查和遵医嘱

即使症状不明显,也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,监测血压、血糖和血脂的变化。圣保禄医院体检中心提供各类的身体检查服务,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士。专业医护团队亦会根据身体状况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,如果已被诊断出三高,请严格遵从医生的指示,按时服药,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。与医生和营养师密切合作,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。透过改善生活习惯,三高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。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对健康的积极管理。如希望查询或预约服务,欢迎预约圣保禄医院体检中心

 

 

常见问题

 

「三高」问题在香港普遍吗?

三高问题在香港非常普遍。根据卫生署的数据,在15至84岁香港人口中,高血压、糖尿病(高血糖)和高胆固醇(高血脂)的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,且有年轻化的趋势:

  • 高血压:患有高血压的比率达5%(即约每3人有1人)6
  • 糖尿病(高血糖):总患病率为5%(男性11.1%;女性6.1%)6
  • 高胆固醇(高血脂):患病率高达9%,是三高中最普遍的问题(即每2人有1人);而在55-64岁群组,高胆固醇的患病率更高达72.1%6

从几岁开始需要定期检查三高?

一般建议成年人从18岁起就应该开始定期监测血压。对于血糖和血脂,建议35岁以上人士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。如果家族有三高病史,或者属于肥胖、缺乏运动等高风险群体,则应更早开始,并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频率。

 

如何自行检查是否患有三高?

高血压可以透过家用电子血压计自行测量。建议购买经过验证的血压计,并遵循正确的测量步骤。 高血糖和高血脂则无法自行准确检测,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血液检测才能确认。不过,您可以留意自己是否有相关的病征,例如口渴、多尿、体重异常变化、头晕等,若有怀疑应尽快求医。

 

三高控制得好还需食药吗?

即使三高指标已达理想水平,大多数患者仍需在医生指示下持续服药。这是因为三高属于长期慢性病,停药后指标容易反弹,复发心脏病、中风等风险随之增加。只有在医生详细评估身体状况和风险后,才有机会逐步减药,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,以免病情恶化。要有效管理三高,定期覆诊和监察是非常关键。

 

参考资料:

  1.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, 高血压
  2. 医院管理局 智友站, 糖尿病
  3.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, 预防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过高
  4.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, 高血压:主要事实及预防行动
  5. 卫生署, 高血压:主要事实及预防行动
  6. 卫生署发表人口健康调查报告(第二部分)
相片只供参考。